肉漫

荆楚文脉映初心 艺术赋能启新程 | 九里阳光社会实践团参观荆门市博物馆

2025年7月6日下午三点,肉漫 九里阳光社会实践团走进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新馆,开展“文化寻根·美育浸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走进了这一座“荆门历史之馆”,追寻历史文脉。

荆门市博物馆新馆自2023年5月开放以来,以“龙腾漳汉·凤翥荆山”为主题,构建起覆盖6560平方米展陈空间的六大固定陈列体系。作为荆楚文化的重要载体,凭借其独特的展陈设计、科技融合与文化底蕴,迅速成为湖北文博领域的“现象级”场馆。这座历时6年建设、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文化地标,以“历史为脉、科技为翼”的理念,系统呈现了荆门地区5000余年的人文积淀,为公众打开了一扇通往荆楚文明的时空之门。

实践团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重点参观了《惊世典籍·郭店楚简》与《雄楚烈烈·日月昭昭》展厅。郭店楚简作为战国时期儒家与道家思想的珍贵载体,其竹简上遒劲的楚系文字引发成员热议。实践团成员何同学驻足于《老子》甲篇竹简前,感慨道:“这些文字不仅是哲学思想的载体,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新馆运用全息投影、交互装置等科技手段,让文物“活”起来。在在郭店楚简展厅,全息投影技术将《老子》《太一生水》等典籍以动态光影呈现,配合楚地古乐,营造出“穿越千年”学术氛围。

新馆设《红色荆门——荆门地区革命斗争史专题展》,以“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时间轴,展出文物3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占比达15%。实践团成员们自行学习了这段历史,对荆门作为江汉平原门户的战略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参观结束后,九里阳光社会实践团成员们进行了合影留恋。

此次荆门博物馆之行,不仅让实践团成员触摸到荆门文化的厚重底蕴,更激发了他们以文化创新赋能社会发展的使命担当。实践团成员深度提炼荆门历史文脉中的美学基因,将青铜纹样的对称之美、楚简书法的灵动之韵、漆器工艺的匠造之魂转化为当代文化传播的鲜活素材,用文化创新实践书写新时代的青年答卷。

九里阳光社会实践团成员—朱心怡

都说博物馆展现了地区的文化风貌,很荣幸此次社会实践来到荆门市博物馆,让我领略到了荆楚大地的深厚底蕴。印象较深的是二层镇馆之宝展柜边陈列的漆器。其中出现了战国时期贵族礼仪中的重要乐器:瑟。它是江陵雨台山出土的漆瑟残件,纹饰与荆门包山漆器的艺术风格一脉相承。而这件漆器也让我们在方寸之间领略了艺术的文化的历史缩影。

九里阳光社会实践团成员—张帅奇

踏入荆门市博物馆漆器展厅,仿佛置身千年梦境。虎座凤架鼓造型张扬,红黑交织的漆纹如凝固的火焰与夜空;几何纹样工整细腻。虎座凤鸟典雅大气,做工精良。这些漆器不仅是器物,更是楚地先民浪漫想象与精湛技艺的结晶,承载着历史温度,令人心生敬畏与珍惜。这次参观,让我深刻感受到荆门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也让我们九里阳光艺术支教团的各位同学了解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受益匪浅。